<noframes id="hdhfd">

      <big id="hdhfd"></big>
        <pre id="hdhfd"><ruby id="hdhfd"></ruby></pre>
          <track id="hdhfd"></track>

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dhfd">

          <p id="hdhfd"></p>

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dhfd">

            139件藏品的前世今生

            • 2023-02-10 14:51:00
            • 北京晚报

            市民向首博无偿捐赠传家宝 小物件记录时代变迁

            去年7月,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与大运河历史文化、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藏品。目前,已累计收到2000余条征集信息,经评估鉴定后计划征集139件套藏品。其中,有不少市民无偿捐赠了珍藏的传家宝、老物件,今天就讲讲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。

            背景资料

            首都博物馆正在进行本馆展陈提升改造。同时,坐落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博东馆)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。今年年底,两馆将以全新面貌向观众开放。目前,首博正在推进本馆和东馆展陈策划与设计,两馆展陈紧密配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,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诠释“都”与“城”的关系。

            藏品

            8600多枚“火花”

            一对老夫妻半个世纪的珍藏

            火柴盒上的贴画——火花,它和邮票、烟标、酒标、纸币同属世界五大收藏。首博此次征集到的藏品中,有一批珍贵的火花藏品,这是一对老夫妻相伴半个世纪的见证。

            “我老伴儿曾经在火柴厂医务室工作,集火花是她的爱好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我就陪着她一起收集,直到她10年前去世,拢共有50多年的时间。”作为这批火花的捐赠者,86岁的于昆明老先生回忆着,当年老伴儿的很多同事都了解她的喜好,出差回来总会带给她五颜六色的火柴盒,“我们一点点收集,总共攒了大约8600多枚。”

            每次收到稀有的火花,夫妻俩都会仔细存放在自制的大册子里,按年代分门别类,再用塑料薄膜小心封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火花越攒越多,收集火花的册子也越来越多,一共有20多本。

            如今,老奶奶已经去世10年了。10年来,有一些收藏爱好者找到于昆明,出高价购买这批火花,都被他拒绝了。老先生说:“这是我老伴儿勤勤恳恳工作大半辈子收集的火花,对我们来说是无价的纪念,我不能把它们当商品卖出去。”

            当于昆明老先生在《北京晚报》上看到首博征集文物的消息,萌生了为这些“宝贝”找一个“归宿”的想法。“2007年,首博曾举办过一个火花展览,当年从晚报上剪下来的展览信息我还留着。”他说,现在收藏火花的人越来越少,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火花是什么,希望将老伴儿的收藏无偿捐赠给首博,将来也能在博物馆里展出,“让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,了解这种珍贵的文化艺术。”

            就这样,老先生拨通了首博的征集电话。不久后,首博工作人员从老人家中捧走了这批藏品。藏品部工作人员说:“老先生非常用心地整理了这些火花,按照生产商分类存放,每枚火花都有完好的独立包装。他还手写了藏品账目,内容准确,计算清晰。”最近,博物馆将为于昆明老先生颁发捐赠证书。对此,老先生笑着说:“这对老伴儿也是最好的纪念。”

            收藏价值

            首博专家介绍,这批火花收藏题材丰富,以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火柴厂出品的火花为主,反映出一定时期内政治变迁、经济发展、历史演变、地理概况以及文化艺术、民族风俗等各方面内容。其中包括北京火柴厂出品的京剧脸谱火花,开封火柴厂出品的清明上河图火花,武汉火柴厂出品的故宫博物院文物火花、法国卢浮宫珍藏火花等。“这批火花整体上反映了近现代轻工业制造技术的演变,以及火柴这种常见日用工业品的兴衰流变,对于有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。”

            藏品

            45册家庭生活账本

            普通家庭记录社会城市巨变

            在市民无偿捐赠的藏品中,还有意想不到的物件儿——家庭账本。

            好市民王家贞捐赠的45册生活账本,是丈夫毛厚高留下的。从1972年4月开始,把每天的家庭收支记录下来,一直到2000年8月去世。

            “父亲开始记账那会儿,我还小,根本不理解,总觉得记那么多‘豆腐账’有什么用。”王家贞的小儿子毛昌民说,随着渐渐长大,自己也学习和研究了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,“当我再认真翻看这些账本时,才发现这一天天、一笔笔串联起来小账,不仅为我们一家留下了宝贵的生活记录,而且还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物证。”

            父亲去世后,毛昌民还特意为父亲做了一个纪念视频。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,他对这些账本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毛昌民介绍,45册账本,每一册都是规规矩矩按照日期排列,每本的封面除了标明“账本”字样和日期外,还盖上了印章。记账内容也是如此,按照日期排序,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没有遗漏地全部记录在案。“生活中的收入、支出和我们的生活变好,就靠着这一组一组的数字鲜活地体现出来。”

            看到晚报刊发首博征集文物信息后,毛昌民和母亲还有两位哥哥商量,决定将这些账本全部无偿捐赠。“母亲开始还有点舍不得,首博和我们约定,想看藏品随时可以预约来看,老人也就放心了。”毛昌民说。

            一个小家庭的笔记,将成为首博本馆讲古都北京故事的一笔。

            收藏价值

            首博专家解读,从记账本上的记录可以看到,毛厚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资收入为100多元,到了90年代已经涨到每个月将近1000元,这反映出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开放后大幅提高。从消费记录中,还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特色产品,比如20世纪70年代购入的新华香皂和北海香皂、1982年花上千元购入的日立牌彩色电视机、1990年购入的黄金饰品……此外,从消费记录中也能透露出账本主人的一些爱好和社会活动,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,比如20世纪80年代购入的生肖邮票、90年代购入的国库券……“通过家庭账本,我们既看到一个普通北京家庭的生活,也看到国家、社会、城市发生的巨变。”

            藏品

            大运河申遗纪念标

            讲述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故事

            大运河申遗发起人之一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向首博捐赠了“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”。这件采用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的纪念标,由他设计制作,是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历程的重要物证。

            朱炳仁与大运河的缘分颇深。2005年,他和82岁的古文物专家罗哲文、91岁的古建筑专家郑孝燮联名起草了一封《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“申遗”工作的信》,寄给沿线18座城市的市长,由此拉开了大运河申遗的序幕。

            在这封信送出的第二年,由全国政协组织的“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”在首博举行启动仪式。当时,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和文物、历史、考古、水利、建设、规划、南水北调工程等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,对京杭大运河沿线6省市进行了10天的考察、行程近2000公里,考察团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,并通过了《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》。

            作为参与者,朱炳仁设计制作“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”。这个纪念标通高1米有余,以船桨斜穿龙印为造型,表达劳动者是穿越运河历史的主角。

            在收集的大运河藏品中,有一件是通州区张家湾村河道清淤时发现的元明时期的石雕镇水兽。这件镇水兽长1米、宽31厘米、高22厘米,躯似狮,头似龙,有一对犄角,全身覆鳞。

            专家介绍,古代在造桥建闸时,人们或在桥的拱顶、望柱、桥翅等位置雕刻这种神兽或将其安置在桥梁闸坝之中,希望它能镇服水患,保护桥闸安全。京杭大运河沿岸曾安置有大量镇水神物,北京很多古桥已消失,留下的镇水兽并不多,现存已知镇水兽主要分布在西城万宁桥、东城玉河遗址与正阳桥、朝阳庆丰上闸遗址以及通州永通桥、通运桥、广利桥等地,均为石质龙体形态。这件藏品见证了通州大运河的历史。

            每件藏品都记录着动人故事

            “从捐出自己珍藏的名家名人,到捐赠传家宝或老物件的普通市民,我们感谢每一位捐赠者,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守护者。”首博有关负责人说,对于博物馆而言,藏品的价值不在于市场价格,而在于它们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、文化信息,每件藏品都记录着一个群体、一个人的动人故事。

            同时,首博还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最新征集藏品的初步研究成果,并呼吁社会各界无偿捐赠。个人与机构捐赠者都将享受证书表彰、永久记录、公开致谢、免约参观、讲座专席、消费打折、每年预约提看捐赠藏品等权益。本报记者 李祺瑶

            • 编辑:张晓芳
            原创声明: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,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

            征文启事

           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,记录旅途美好回忆,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。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,形式图文、视频均可。

            稿件必须原创。稿件一经采用,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、精美礼品,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。

            投稿邮箱:tougao@visitbeijing.com.cn

            咨询QQ:490768046

           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-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

            版权所有: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(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)

           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毛片

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dhfd">

                <big id="hdhfd"></big>
                  <pre id="hdhfd"><ruby id="hdhfd"></ruby></pre>
      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hdhfd"></track>
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dhfd">

                    <p id="hdhfd"><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dhfd">